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
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課程地圖

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課程地圖

本所的課程地圖依環境議題分為五大議題,可透過修習本所開設的必修與核心課程,建議再加上不限開設於本所之專業課程、進階課程,以獲得每個環境議題的相關知識,每個環境議題及相關課程建議如下所述。

[必修、必選修部分]

本所之必修課程,包含專題討論、書報討論、研究專題(論文)。

本所必選修課程包含三大核心課程群組:

【水文與海洋循環】群組包含陸地水文過程與大氣海洋過程兩門課程。
【水文與海洋環境】群組包含流體動力學與近岸水文學兩門課程。
【水文與海洋資訊工具】群組包含資料分析、應用數學方法與應用數值方法三門課程。

[每個議題專業課程、進階課程之建議]

課程名稱後括號表示該課程開課單位,無括號表示為本所開設之課程。

議題一,水資源管理:

專業課程可修習水文學(地科)*、水資源工程(土木)*、地球水循環(地科)*、水文分析、環境系統分析、逕流模擬、高等流體力學、科學計算、計算流體力學。
進階課程則可修習水文模擬特論、地下水數值模擬、集水區水文模擬、計算地表水文模擬。

議題二,海岸帶研究方面:

專業課程可修習海洋學概論、物理海洋學概論(大氣)、地球水循環(地科)*、區域海洋學、近岸海洋學導論、微小震幅波理論、科學計算、港灣工程、海岸工程。
進階課程則可修習近岸海洋模擬特論、環境紊流特論、海岸底部邊界層及沉積物輸送、物理水文探測實習。

議題三,海嘯科學方面:

專業課程可修習海洋學概論、地球水循環(地科)*、科學計算、計算流體力學、高等流體力學、海嘯與波浪力學概論、微小震幅波理論。
進階課程則可修習環境紊流特論、GIS空間分析與模型建立、空間資訊數位研究(太遙)。

議題四,物理海洋海氣交互作用方面:

專業課程可修習海洋學概論、地球水循環(地科)*、物理海洋學概論(大氣)、區域海洋學、洋流與氣候(大氣)、海洋動力學導論、海洋與大氣模式導論、衛星氣象(太遙)、大氣遙測(太遙)、遙測科學導論(地科)*。
進階課程則可修習資料同化(大氣)、海洋數值模擬、海氣交互作用、海洋氣象、海洋與大氣動力、海洋大氣模式及分析特論、海洋衛星資料處理與分析、海洋與大氣循環之數值分析、高等海洋與大氣循環分析、大氣海洋及氣候之期刊閱讀。

議題五,氣候與環境變遷方面:

專業課程可海洋學概論、環境系統分析、地球水循環(地科)*、海岸環境變遷(大氣)*、洋流與氣候(大氣)、遙測科學導論(地科)*、氣候變遷與地球災害概論(大氣)*。
進階課程則可修習氣候變遷衝擊與調適(大氣)*、空間資訊數位研究(太遙)、數位影像與社會變遷(太遙)、海洋衛星資料處理與分析。

備註:

一、以*號標記的課程,為大學部課程,不可視為碩士班畢業學分。

二、碩士班需至少修滿24學分。

三、三大核心群組課程,每一群組需至少修習一門課程。

四、本所所有選修課程皆為碩博同修。


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博士班EMI課程地圖(必修)

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博士班EMI課程地圖(選修)

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碩博士班EMI課程地圖

本所EMI課程皆為英語授課課程,必修課程部分碩博士班分開開課,選修課程則為碩博同修,分列如下。

【必修課程】

碩士班:

專題討論Ⅰ(課號HS6001)、專題討論Ⅱ(課號HS6002)、專題討論Ⅲ(課號HS6003),學分數為0。
專題討論Ⅳ(課號HS6008),學分數為1。
專題研究Ⅰ(課號HS6005)、專題研究Ⅱ(課號HS6006) ,學分數為1。
書報討論Ⅰ(課號HS6023)、書報討論Ⅱ(課號HS6024)、書報討論Ⅲ(課號HS6025)、書報討論Ⅳ(課號HS6026) ,學分數為0。

博士班:

專題討論Ⅰ(課號HS8001)、專題討論Ⅱ(課號HS8002),學分數為0。
書報討論Ⅰ(課號HS8011)、書報討論Ⅱ(課號HS8012)、書報討論Ⅲ(課號HS8013)、書報討論Ⅳ(課號HS8014) ,學分數為1。
書報討論Ⅴ(課號HS8015)、書報討論Ⅵ(課號HS8016),學分數為0。

【選修課程】

大氣海洋過程(課號HS6028)、流體動力學(課號HS6033)、資料分析(課號HS6074)、海岸環境特論(課號HS6077)、近岸水文學(課號HS6086)、環境紊流特論(課號HS6087)、科學計算(課號HS6091)、計算流體力學(課號HS6092)、海嘯與波浪動力學概論(課號HS6112)、無線電海洋學(課號HS6113)、海洋衛星資料處理與分析(課號HS6130)、環境系統分析(課號HS6150)、水文分析(課號HS6151),上述每門選修課學分數皆為3。

 

登入成功